第二十届叶圣陶杯十佳小作家:刘欣洋
个人简介:
刘欣洋,女,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高三学生,曾担任学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、蕙风苑文学社社长。先后在《山东教育报》《语文报》《作文指导报》《作文与考试》《语文世界》《中学生博览》《中学时代》《雷锋》等报刊发表作品17篇,获得全国、省级写作大赛奖励多次。
获奖理由:
她的作品带着爱意与温暖,在细腻而富有灵气的笔触间,记录一个个关于成长、关于人生、关于时代的故事,字里行间是温情,词中言外有真意。用词准确精当,书写恬淡干净,笔下自有格调。
佳作展台:
循梦,寻梦
记忆和遗忘的过程是经验的来源。
——题记
这是一个雪白雪白的世界,眼睛搜索半天找不出任何瑕疵。倘若不是大雪纷飞,我的眼睛一定会被这白的灼人的光刺伤。
我踽踽独行在这个雪白的世界里,看着天空的大雪如柳絮般飘落。我伸出手,雪花落入手心,停留许久,竟然没有一点融化的迹象。我用嘴靠上去,长长地哈了一口气,雪花还是没有融化的迹象,而且更加晶莹了。我捧着那片没有融化的雪花,继续向前走。雪越下越大,越下越急,渐渐地雪花模糊了我的双眼。恍惚间,我好像看到了不远处一个白色头发的女孩,蹲在那里,仿佛因为做什么重要的事而全神贯注。我用力揉了揉眼睛,试图再看清些,等我再次睁开双眼,周遭仍一片雪白,那个女孩,不见了踪影,手心的雪花也不复存在。我转身望向来时的路,雪地里并没有留下一个脚印。忽地,整个世界暗了,伸手不见五指。这时,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……
我看着她缓缓睁开眼睛,眼睛前方正是卧室雪白雪白的天花板。
她摘下肩上的书包,钻进车里,倚在汽车后座椅背上,一双眼睛透过镜片望向窗外,我顺着她的视线看到窗外一排排梧桐树飞速倒退,仿佛密密麻麻的文字胡乱聚集在一起,杂乱无章。再次把视钱收回到她脸上,眼镜架在鼻梁上,隐隐约约看到鼻翼两侧被压出的痕迹,面无表情,只是嘴唇极微微地动了动。我观察她一个上午了,从早晨起来便一直是这幅神情呆滞的模样。我想她一定又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想着于她来说极其重要的东西。我盯着她隐匿镜框后的双眼,在心里倒数“三,二,一”,只见她眉毛皱了皱,眼睛一亮,轻微吸了一口气,我猜她定是想到了什么特殊的东西,那东西就像火山口处嚣张滚烫的岩浆。紧接着她把头靠在玻璃窗上,神情不似刚才那般紧张,甚至露出了淡淡的笑容,我猜她定是又想到了山谷里的蒙蒙细雨。突然,她猛地把头转向我,好像有什么要紧的事要与我讲,我惊讶地看着她,她张了张嘴,最后又默默地把头转向窗外。我原以为她压根看不见我,但是现在看来,她好像一直都知道我的存在……
我一直跟在她后面,观察她的一举一动。她一下了课,什么东西也没收拾就一个人走出了教室。我原以为她这么着急肯定是要右拐去附近的商场找一家餐馆吃饭,但她却左拐走到了一条人来人往、车水马龙、热热闹闹的街道上。她的脚步放慢了,我快步走到她旁边,看着她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在行人都在匆匆赶路的街道上。这时她开口了:
“你早上想与我讲什么?”
“你不准备吃午饭吗?”我避开回答她的问题反问。
“不吃,我替你去寻梦。”她答道。
我异常震惊,刚准备开口,便听到她说:“我猜你是想找到昨天梦中那句充满哲理的话,但是你怎么也找不到它吧。所以,我来替你寻梦。”
我更加疑惑地说:“你是谁?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?”
她笑了笑:“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地走在热热闹闹的街市,我总是觉得,只有这时候我才是安静的,我孑然一身,便可以天马行空,四处游荡。我希望你也是,你若非要一个说法,你就当我是那个最了解你的人吧。”说吧,她塞给我一张纸条,说等走到十字路口的那个红绿灯再打开看。我没有再说话,随着她的脚步一步步向前走。
一路上,我看到两个手拿冰糕的小姑娘,身后跟着一个背着书包的奶奶,我猜定是奶奶接两个孙女放学,家里一定还有做好饭菜等着家人回家的爷爷;我看到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叔叔骑着电瓶车,车上还放着一个鼓鼓的麻袋,我猜他定是带着满满当当的土特产,准备回家探望父母;我看到一个慢悠悠行走的老爷爷,脚有些软,却走的比谁都坚定,我猜爷爷年青时候定是一名军人;我看到一家商贸公司的保安室里,值班的保安正在低头写着什么,我猜他定是和我一样想记录自己的梦……
不知不觉的,我走到了红绿灯处,回头却发现她不知何时不见了踪影,我低头打开纸条:
“有一次从书里读到一句话:记忆和遗忘的过程是经验的来源。现在我把它送给你,我觉得,你会在红绿灯处寻得你的梦。”
绿灯亮起,我抬起头继续向前走,寻梦路上,我是她,她亦是我,不想寻回遗忘的梦,只想循着这个梦,记下那段我想要的青春。
决赛作品:
故土回忆
秋雨潇潇,吹落满地枯黄。
姥姥从沙发上猛地起身,拾起茶几上一块抹布,将吃剩的水果残核一并扫入垃圾桶,说道:“这雨下的及时啊,还是受不了济南这大热天气。”目光仍停留在窗外秋雨的我点点头,不由自主地说:“是啊,还是老家好。”
“老家好,老家好……”姥姥喃喃的重复着三个字,记忆如同洪水般涌入我的大脑。关于故土的记忆,像一本尘封多年的古书,落满尘土。
一
故乡坐落在一片一望无际的菜地与一座不算高耸入云的山的交汇处。外出行人归家时一眼便能从老远处望到村子的白墙红瓦,每当我坐着电动车,环着妈妈的腰往姥姥家去时,看到远处的白墙红瓦,都会激动地拍拍妈妈的背,喊道:“妈妈,姥姥家!”
孩童时期的我,隔三差五的便会被送来乡下,让姥姥姥爷帮忙照看,姥姥姥爷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,种地为生,自给自足,丰收了花生地瓜红枣梨之类的,送给在城里的儿女。
也许是从小经常生活在乡下的缘故,偏见不曾在年纪尚小,思维尚未成熟的我的脑海里出现。后听爸爸讲述,幼儿园老师询问谁是你最尊敬的人,我总答“姥姥”,因为是姥姥辛辛苦苦将我养大,这个地道的乡下人,土生土长的乡下人。
二
扛上锄头,推上独轮车,迈着结实的步子走出院门,我站在门前望着姥爷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。
“姥姥,姥姥,我也要跟姥爷上山。”我一溜烟似的跑到姥姥面前,“好,好,姥姥带上种子也带着你,你姥爷先去翻翻土。”姥姥慈祥的摸着我的头说道。
上山的路上,我一路蹦跳,一路快跑。播种季节,山上的土地看起来光秃秃的,只有松松软软的一排排小土堆,一眼望去,山是一层一层的,好似一层层被加长加宽的巨大台阶。空中肆意弥漫着独属于泥土的气息,时至今日我都无法找到贴合这种气息的词语。
到达田地,姥爷已将一排排的土翻好,姥姥在我手心放上一捧花生,告诉我在每一排土堆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用手挖出一个小洞,指头宽,一指长,再将花生豆放进去。我点头,开始照着姥姥的说法种花生。
花生豆圆圆润润的,被我放入松松软软的土地里,我竟然对待它们比对待我的洋娃娃们还要认真。花生种了没多会我便累的腰酸背痛,我直起腰来,便望见姥姥姥爷在不远处仍在耐心种花生。二人站在不同排的小土堆前,此起彼伏的,好似跳跃着的音符,丝毫不曾如同我那样又叫苦又喊累。
我有些惭愧,急忙继续一起一伏的种花生。良久,一只蝴蝶从我眼前飞过,我伸手想去抓,不料蝴蝶没抓到,手里的花生落了一地。顾不得那么多了,我被蝴蝶吸引了注意力,撒腿就跑,那蝴蝶飞得很快,我也跑得飞快,柔软的土地在我脚下踩着,只留一句:“别摔着,别踩着人家的地!”
三
姥姥姥爷种了大半辈子的地,似乎跟土地结下了极深的结。后来二老身体不好,子女把他们接来济南治病,故乡的家门落了锁,耕地转让给了别人,似是与那故土都不再有任何瓜葛,可他们依旧念着,恋着,想着。姥爷身体好时仍旧习惯在花盆里,泡沫箱里或小区楼下草丛里种点东西,身体差时念着让儿子开车回乡看看老房子,去世后,我们遂了他的愿,将骨灰带回老家,带回那片故土。姥爷努力大半辈子,最终魂归故里,落叶归根,也许这就是对姥爷,对这样的乡下人,最崇高的悼念。
“可儿,吃西瓜不?”姥姥慈祥的话语将我从回忆中拉回,“好!”我答。
看着姥姥蹒跚的步履,佝偻的背,一丝酸涩涌上心头。“姥姥,我来帮您吧!”
“好孩子。”
姥姥点了点我的额头,亦如儿时那般温和慈祥又坚韧。
院中有一梨树,树苗从故土来,于姥爷死之年所手植也,今已亭亭如盖……